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2012年01月04日 11:52:25 来源:小学部宋武英 访问量:426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宋武英   国家级一等奖

 

一、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课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与课文展开零距离的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二、教学内容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

感受少年王勃的

三、教学过程

一、学导感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生:非常有才能,才华横溢等。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师:什么叫奇才?为什么称王勃是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出引领全文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什么称王勃是奇才?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的学习,省时高效。)

二、自主探究,抓住词句,初步感悟。

(一)出示学习提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边用“——”画出你认为“王勃是奇才”的词语或句子,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2、用“  ”画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两句诗及诗句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二)生自主学习、勾画、批注。教师行间辅导。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只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并教给学生圈、点、批、画等学习的方法。)

三、合作展示,品词析句,重点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5分)

1、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2、分工展示:1——6组展示预习提纲1

             78组展示提纲2

要求:1、两组内容相同时,认真书写的一组展示。

      2、其他同学不光要关注本组内容,更重要的是关注其他组,与本组不同的内容。

      3、认真倾听,及时补充、评价、追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达成共识,为板演、展示节省时间。)

(二)、展示讲解(15分)

预设一:第一自然段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师:通过哪些重点词语你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邀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让我们齐读这一段,体会王勃的奇。

 

预设二:“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师:看来众人对当场写文章都感觉十分为难,难道这些来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人?你说是些什么人?

是呀,来的不是才高八斗,至少也都是青年俊才,那他们怎么都不敢写,心里都在想什么?你能猜透他们的心思吗?

生:他们怕写不好,当众出丑。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谁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预设三:第四自然段

抓住哪些词语体会到王勃是奇才。(理解并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1、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

2、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他看到了什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

3、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4、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拍案叫绝”理解,并板书)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3)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学生回答并出示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5)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齐读。)

6)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5、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自然段。

6、同学们,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你们愿意背下来吗?试一试吧。

7、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

 

预设四:“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名文。

师: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到了王勃的才气?(板书:千古传诵)

让我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我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尽量体现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了突破难点,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品读理解,感受王勃的“奇”,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检测反馈。

1、教师小结:王勃以14岁的年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成了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有名,即使两年后的今天依然广为传诵,王勃真是一位旷世奇才呀!

2、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骆宾王、司马光等)

课后读一读他们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开放性。)

4、检测反馈:

1、补充词语

)有成竹   文思如(    笔走如(    拍( )叫绝   千古(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两句诗是:

其意思是:

 

板书:

9少年王勃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旷世奇才)

 

教学反思:本课运用新模式,力求体现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更深入得感受到了王勃的“奇”。

 

编辑:张美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摩擦力教学设计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左权宏远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