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高部 >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2017年03月13日 20:40:12 来源:转载 访问量:256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蔺玉松  郭金英  郝宏丽

   前言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次教改实验主要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1)(2)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在高中历史会考阶段实施了“知识”试卷讲评课模式,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主;在高考复习阶段实施了“能力型”试卷讲评课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主。讲评课采用以学生自主讲评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讲评方式。经过三年探索,最终实现了以考试试题取代作业习题,以试卷讲评取代作业讲评,取消高中历史习题作业的教改目标。取代历史作业是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最佳体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历史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统计,高中阶段普通学生要参加15次以上正规的历史考试(含月考),文科生则不少于50次,每次考试之后教师都要安排少则2节,多则数节的试卷讲评课,会考学生至少要上30节讲评课,文科生可达200节以上,高三阶段的试卷讲评课更是占到了近一半课时。会复习试卷中包括选择题约750道,问答题约50道,设问至少在100个以上,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中的主要会考内容;高考复习试卷中包括了不少于1000道的选择题和200道的问答题,题干设问不少于500个,涉及知识点近1000个,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全部考点。如此大量的试题和试卷讲评完全可以使学生应试能力达到会考或高考要求,学生参与讲评还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对高考成绩决定性影响。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几节历史试卷讲评课下来,学生得到了答案,却不知道答案因何而来,面对新考题仍然不知该如何入手;文科生在几百节讲评课结束后,面对高考试卷依旧茫然无措,撞大运式答题,低效的试卷讲评课对此难逃其咎。有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学会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应试能力,从容面对会考和高考。

如何利用好数量众多的试卷讲评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较多,大致分为两类:

1.互动型。“互动型”试卷讲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主导,在讲评课上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试卷讲评课。从经验介绍来看,这类课型的课堂活动较多,学生参与度高,学生陈述自己的答题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展开讨论。此类课型强调学生参与和教师指导方法的合理性。

    2.讲授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试卷讲评课。由于考试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用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在采用。其特点是教师讲评效率较高,但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较低。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现阶段国内有关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的研究有较多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

1.教师更加注重利用讲评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探究讲评课的有效方式主要集中在复习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方面,就题论题,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体验很少涉及。讲评课中几乎没有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对其考试心理进行分析指导;没有探究如何让学生在讲评解题的过程中体验历史学科魅力,思维之美;没有关注学生参与讲评满足其好奇心、好胜心,或成功解题的愉悦体验等心理情感因素对其学习兴趣的影响。

2.国内现阶段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注重学生参与,但讲评内容仍以标准答案为限,很少认可或采用学生的合理答案,压抑了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参与流于形式。

3.国内现阶段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对学科特点重视不够,以至在讲评时没能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及规律;很少利用历史图册;没有关注讲评内容的阶段性;解题方法比较复杂,不易掌握。

4.国内现阶段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基本没有教师在自主试题设计方面的探索,未能体现出教师自主命题试卷对讲评课的引导作用。

5.国内现阶段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总结,而非全面总结。学生不能从完整的考试流程中把握讲评的过程和内容;没有对学生考试期间作息时间安排、答题次序、考试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总结和指导;缺少对不同考试总结之间的对比分析,不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6.国内目前还没有以“试卷讲评取代历史作业”体现讲评课有效性的实验案例。

7.国内目前对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很多,但很少有高考成绩辅证成效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认为一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去做”,在考试中立竿见影,并可有效核查。

本次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改实验的目的,对教师而言,一是通过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取代历史作业。二是探索教师利用讲评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应试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会考学生而言,通过试卷讲评达到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应试能力,无需作业,完成复习,最终通过历史会考。

对高考学生而言,通过试卷讲评达到查漏补缺、归纳复习、完善知识体系;掌握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形成历史思维;总结解题规律,提高答题技巧,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学科书面语言答题的能力,提升应试能力;取消作业,实现自主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年实践,实验班级的会考高考成绩都证明“知识型”“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完全可以取代习题作业。

   (三)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研究的一些文献中看,绝大多数讲评课都采用了“互动型”试卷讲评方式,以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讲评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针对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方式的规律性、整体性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单课程的个案成果。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国内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对试卷所体现的学科特点重视不够研究水平较低,几乎没有教师提出在试卷讲评中利用历史图册的作用和方法对解题规律的认识说法不一,大多数教师提的解题方法过于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讲评中教师都强调利用讲评课规范学生答题规范,但激励措施多为口头形式;教师都强调学法的重要性,非常注重学生参与讲评,但很少从完整的考试流程角度要求学生对试卷讲评进行总结,根本不提学习流程,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

课题研究中几乎没有有关教师自主设计试题的探索,未体现出教师在自主命题方面对讲评课的引领作用。

总之,在现行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研究成果中,经典理论多,方法多,但有效提高高考成绩的少效果不明;个案多,就课论课,不成体系,没有从完整的学习或考试流程角度探究讲评课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参与,但流于形式,很少关注学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的学习体验。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针对会考和高考历史复习的不同目标要求,本次实验分别采用了“知识型”试卷讲评课和“能力型”试卷讲评课两种模式探究在高中阶段取消历史作业的可能性。

   (一)关键概念界定

   1.课题界定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高中会考复习,还是高考复习阶段,都有数量可观的课时和试题,如何有效利用试卷讲评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次教改试验即尝试在试卷讲评课上完成“二次复习”,取代历史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最终在会考和或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核心概念

   “知识型”高中历史讲评课是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配合常规教学,使其顺利通过历史会考。

“能力型”高中历史讲评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主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提高高考成绩。学生指参加高考复习的文科学生。

   “应试能力”指学生应对历史考试的能力,主要指学生独立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参加会考和高考的学生都应具备“应试能力”,其对高考学生的要求更全面。高考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学生具备在考前复习和考试期间的生理和心理调控、作息安排、分配答题时间、规范答案能力等。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高考学生。

历史习题作业”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安排的习题形式的历史作业。教改实验中试卷讲评取代了历史习题作业。

“初次复习”是指学生在考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复习和课堂复习两部分。课外复习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复习活动。课堂复习是指师生在课堂内共同完成复习的教学活动。复习过程通常包括识记(基础知识)、整理(总结归纳)、分析(重点难点)、练习(或作业)和评价反馈五环节。教改实验中的课复习包括识记、整理和分析三部分,取消了习题作业和评价反馈环节。

“二次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试卷相关知识进行再次复习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再次识记、完善整理、深入分析和评价反馈四个部分。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二次复习”。蔺玉松老师首创。

“初次复习”“二次复习”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考前和考后复习体系。

《考试总结》是学生通过试卷分析对考试过程进行的总结,其中包括复习总结、试题分析、心态、作息、身体状况等因素。《考试总结》也是“考试流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

 心理指导主要指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上引导学生端正对考试成绩的态度,指导学生掌握考前、考中的心理自控方法,是“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一大特色。

 “五步解题法”是高中历史考试中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包括五个步骤:1.时空定位2.明确题干。3.材料解析。4.结合所学。5.规范答案等五个步骤。蔺玉松老师首创。

 “句读分段法”是在高中历史考试中,按照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解读材料的解题方法。是解读历史材料题的最主要方法。蔺玉松老师首创。

 “重复词法”指按照材料中的重复词解读材料,规范答案的解题方法。在历史考试中使用,是解读历史材料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蔺玉松老师首创。

 “因果规律”指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和影响(或作用)之间的相对因果关系,或者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同时具有原因和结果双重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指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既是前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或影响,也是后一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背景。

 “专题规律”指分析人类历史发展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讲评试题时往往从这三个方面解读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内容和影响(或结果)。新课程历史教材《必修1、2、3》分别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专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专题规律”。

“图像文字法”指解读历史图像类型题时,根据题干和图中文字信息(含时间,判断相关联的时间历史名词联想对应史实和阶段特征,完成试题解读,是解读历史图像材料题的最主要方法。由蔺玉松老师首创。

“数据趋势法”指解读历史表格类型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对比不同数据,总结规律、特点或趋势的解题方法,是解读历史数据材料题的主要方法。由蔺玉松老师首创。

《题库》《高中历史会考题库》简称《题库》,是我们根据教材和《会考考纲》编订的试题库。主要用于试题设计试卷讲评。《题库》共有《中国古代史86题》《中国近现代史115题》《世界史142题》和《2012年北京高中历史会考说明题例(110题)》四部分,共约400道选择题,15道综合题(除去重复题,每年有部分试题调整)。

“标准答案”与“参考答案”都是指高中历史考试的试题答案。我们认为所谓考试试卷的“标准答案”并非不可更改,仅供师生参考,也称“参考答案”。

加分制度是指当学生对试题答案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我们采用其中合理部分做为参考答案,并给予加分鼓励。加分制度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减分制度指教师在阅卷时针对学生不规范的卷面书写扣1--3分,以此引起学生注意,规范卷面书写格式符合试卷的答题要求。减分制度是教师对学生不规范考试行为的负评价。

“精读教材”指文科生在日常预习和复习中精读历史教材中每一个字词、语句,尤其是历史名词。精读教材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理解教材的正文内容,还要阅读每章导言、每课导言、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本课要旨、学习延伸、图片及图片说明等内容,全面细致理解教材。精读教材是文科生学习历史和应考复习的基本方法。

考试流程是学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遵循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考前复习计划--考试--考试总结三个步骤。在一个流程结束之后,根据考试总结制定新的复习计划--考试--检验结果总结经验,如此循环对待每一次考试

 

(二)理论依据与理论假设

实践表明,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对学生的历史会考或高考成绩有直接影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论依据之一: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论主张为了正确地认识并有效地控制系统,必须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各种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信息论为此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根据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信息;通过学习巩固,使使学生存储信息;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输出信息;通过讲评,反馈信息。

理论依据之二: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者皮亚杰克服了行为主义无视学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认识作用和心理发展过程的毛病,他认为知识是学习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建构主义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维果斯基、布鲁纳等人主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应该由学习本人来决定,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学习经验、知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建构主义价值取向观照下,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由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要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旨在建立一种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讲评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理论依据之三:新课标向我们提出全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它倡导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大量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们设想通过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在会考复习阶段利用试卷讲评课狠抓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解题技巧,侧重培养应试能力,取消作业,达到会考要求。在文科班利用试卷讲评课指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在参与讲评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经历,实施规范的考试流程,学会自主学习,全面提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应试能力,取代历史作业,力争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现实中很多教师在设计试卷讲评课时,强调学生参与试卷讲评,却不注意参与方式和方法,忽视了教师指导的有效,使学生的讲评活动变得比较盲目。讲评后学生不能总结出有效的复习和应试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仍然以“题海战术”为主要复习手段,高考成绩不稳定。

    要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不仅要引导学生独立参与试卷讲评,教师更要发挥权威性和教学经验,在试题设计、试卷讲评、考试总结和学习激励等方面有所作为,以“知识型”试卷讲评课培养会考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能力型”试卷讲评课提高文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学生能否以试卷讲评取代历史习题作业就可以判断出讲评课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对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方式的研究,在2011-2013年间以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学生有效参与试卷讲评和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和实践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教法和指导学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思路,大大提高了讲评课效率,取代了历史习题作业,在实践中成效显著。

  (三)研究对象

    本次教改实验的研究对象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班在校生。2011-2013年间以蔺玉松老师任教的2013届文科(1)(2)班为主,以郭金英、郝宏丽老师任教2012届文科(1)(2)班和郭金英老师任教2011届高三文科(1)(2)班为辅

   (四)研究目标

    通过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方式的实验与研究,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最终取消历史习题作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以下方面

  1.在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2.利用试卷讲评课完成“二次复习”。

    3.利用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4.通过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试卷讲评。

    6. 在试卷讲评课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7. 利用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8.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阶段性与有效性。

    9.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

  (五)主要内容

 本次教改实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确立评讲高中历史试卷的原则;

    2.探究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3.研究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讲评内容;

    4.探索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对各种讲评方式的接受适应程度,调查各种讲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收集课题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对学生试卷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效果结论。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书籍和网络,掌握相关领域内最新的研究现状及理论上的进展。

   3. 教育实验法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可预见性和可干预性是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在教改实验中不断调整试卷讲评方法,谋取最佳复习效果。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2月到2013年12月,用时3年,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1.2--2011.9)。

 2011.2课题组成立,制定了课题实施计划,确定研究课题内容及参与人。课题组成员蔺玉松、郭金英、郝宏丽、崔宏涛。研究课承担人:蔺玉松、郭金英、郝宏丽。组长蔺玉松。

 课题组明确了“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方式”的内容和目标,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为指导思想,目标是以考试试题取代习题作业,以试卷讲评取代作业讲评,最终取消高中历史习题作业。教研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在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2.使试卷讲评课变成一次高效的“二次复习课”

  3.利用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答题技巧的方法

  4.通过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在历史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试卷讲评活动

  6. 在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教师的作用      

  按自愿原则对课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分工课题负责人蔺玉松老师全面参与课题组所有项目的教研;确定了实施方法以学生自主讲评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设计了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案的基本模式及学生调查统计表(调查问卷及分析参见【附件1】)。郭金英老师常年在高中对学生会考、高考的复习和解题能力培养方面颇有心得,参与《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讲评活动》和《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四个子项目。郝宏丽老师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一定经验,参与《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讲评活动》和《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两个子项目。

 课题组老师通过各自的教学实践和实验,探索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方式。蔺玉松老师首创“五步解题法”,初步形成了“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模式。郭金英、郝宏丽老师在公开课中体现了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规范性,但未参与试卷讲评取代历史作业的相关实验。

 第二阶段(2011.9--2012.7)。

 2011年2月课题组成员开始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中进行实践、听课、录像。

 蔺玉松老师针对文科班学生的特点,在探究提高学生解题技巧的同时,开始关注讲评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句读分段法”“重复词法”基本定型,进一步完善了“五步解题法”,开始探索“图像文字法”解读图像题“数据趋势法”解读图表题利用“因果规律”“专题规律”解读问答题开始关注讲评课“二次复习”的作用,关注《试卷总结》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全面影响,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其任教的高一年级实施了“试卷讲评取代历史作业”的实验。

 郭金英、郝宏丽老师依旧延续各自的研究内容。

 通过公开课和录像课,课题组总结了这个学期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改进构思。

 第三阶段(2012.7--2013.2)

 因教学风格不同,蔺玉松、郭金英和郝宏丽老师分别在各自的教学中对相关课题内容进行了探索,初步获得成效。

2012年高中会考(蔺玉松任教)和高考(郭金英、郝宏丽任教)结束根据会考和高考成绩总结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经验。2012年高中会考成绩突出,及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6.5%。2012年高考文综191分,海淀区排名不详。

 蔺玉松教师逐步完善“五步解题法”等解题技巧,指导学生做好《考试总结探索在试卷讲评课中培养文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有效方式

 蔺玉松教师在高中会考结束后,根据会考成绩总结了历史会考方面的经验,完成了《高中会考历史试卷讲评课可以取代历史作业》《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会考)》《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会考)》三篇论文。

 蔺玉松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开始总结高三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的经验,调整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主的“能力型”试卷讲评课基本定型,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方案、课堂案例。在高三年级试卷讲评课中采用的“五步解题法”、“图像文字法”、“数据趋势法”、“因果规律”、“专题规律”《试卷总结》等讲评方法初步定型。

 随着探索和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了更多因素可以影响讲评课的有效性,于是增补了《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高中(高考)历史试卷讲评课的阶段性与有效性》和《高中会考(高考)历史试卷讲评课可以取代历史作业》《紧扣教材的试卷分析(文科)》、《从学生试卷总结看高中历史讲评课的有效性(文科)》等内容。

 郭金英老师完成《如何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和《试卷讲评的“二次复习”》, 郝宏丽老师完成《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讲评活动》。两位教师在公开课中体现出了试卷讲评课的规范,并完成了论文总结。

 课题组成员分别探索自主命题试题设计对试卷讲评课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初步形成有效的教学实验方案,收录大量课堂案例。

 第四阶段(2013.2--2013.12)

 经过近3年的实验、总结和改进,蔺玉松老师在2013届文科班进行的实验进入收获期,这一阶段以整理调查数据和完成相关论文为主。

 2013年利用学校组织“同课异构”活动,课题组成员蔺玉松,郭金英和郝宏丽教师分别对《2013海淀文综零模历史部分试题》中的选择题第1215题,非选择题第37题第(1),(2)问的试卷讲评课内容进行了说课展示三位教师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试卷讲评课形式各有不同,教学风格多样教学内容特色各异,从不同的角度对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进行了不同风格的诠释对探索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013.5.20 蔺玉松老师以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班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问卷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试卷讲评课实验给予了肯定。

 2013年会考结束,及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9.5%,成绩优异。郭金英老师任教。

 2013届高考结束,蔺玉松任教文科班文综平均223.4分列海淀区第7位,进入北京市前20名。

 2013.6-11.课题组教师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学生成绩对比、学生考试总结、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对试卷讲评取代历史作业进行总结。

 2013.11.蔺玉松老师完成论文《“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会考)》、《“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会考)》、《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会考)》、《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会考)》、《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文科)》、《高三历史复习试卷讲评课中的教师作用(文科)》、《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阶段性与有效性(文科)》、《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可以取代历史作业(文科)》、《如何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文科)》、《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文科)》、《在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科)》。

  2013.11.蔺玉松老师完成《探究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课题组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考试成绩突出。

 2012年蔺玉松老师任教的高中历史会考成绩突出。全年级及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6.5%。

 2013年郭金英老师任教的高中历史会考结束,全年级及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9.5%,成绩优异。

 2013.5.20 蔺玉松老师以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班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问卷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试卷讲评课实验给予了肯定。参见【附件1】。

 2013届高考结束,蔺玉松任教文科班文综平均223.4分列海淀区第7位,进入北京市前20名。

 其中,蔺玉松老师在高中历史会考和高考的教学过程中,以试卷讲评取代了历史作业,在高中阶段完全取消了历史习题作业,教改实验成效显著。

  2.教研结果丰硕。

  到实验结束,课题组教师都完成了各自的教研活动,完成了相关论文,结果丰硕。

蔺玉松老师完成“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会考)》、《“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会考)》、《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会考)》、《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会考)》、《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完成“二次复习”(文科)》、《高三历史复习试卷讲评课中的教师作用(文科)》、《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阶段性与有效性(文科)》、《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可以取代历史作业(文科)》、《如何在历史试卷讲评课中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文科)》、《有效的试题设计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文科)》、《在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科)》11篇论文

蔺玉松老师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思路,大大提高了讲评课效率,取代了全部高中历史习题作业,在实践中成效显著。

 郭金英老师完成《如何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和《试卷讲评的“二次复习”》《如何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的“二次复习”》4篇论文。

 郝宏丽老师完成《高中历史讲评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高中历史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讲评活动》2篇论文。

   (二)研究结论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阶段,考试的目的不同,试卷内容存在明显差异,试卷讲评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针对高中历史会考和高考历史的不同目标要求,我们分别采用了“知识型”试卷讲评课和“能力型”试卷讲评课两种模式,探索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

     1.“知识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1)“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据统计学生从高一入学到高二历史会考期间共3个学期期间要参加至少15次考试,包括7次月考,6次期中期末考试,1次区级会考模拟考试和至少1次校级综合练习。这些考试试卷中包括选择题约750道,问答题约50道,设问至少在100个以上,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中的主要会考内容。每次考试后我们都安排2-3节试卷讲评课,到会考前总共可达30节以上,如此大量的试题和讲评完全可以使学生达到会考要求。为此,我们将会考复习阶段的讲评课定位为“知识型”历史试卷讲评课,它以学生通过会考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

为提高“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突出针对性。

    高中历史教材和《北京市高中历史会考考纲》(以下简称《会考考纲》)(参见附录1)是高中历史会考命题的依据,最权威性《会考考纲》对会考内容和历史学科能力水平都有明确的要求,是会考复习的标准为试卷讲评确立了方向。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是“知识型”讲评课的主要内容。在讲评过程中,学生要针对试卷结果,查缺补漏,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或理解偏差,重点讲评,指导他们理思路、找规律、学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②落实准确性和实用性

 准确性。讲评内容的准确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一是教师对试卷中显露出问题实质要把握准确。教师应细致分析试卷和考试数据,对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解题方法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准确诊断分析。二是师生的讲评内容要准确。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可以保证讲评内容的准确性。

实用性。学生第一次参加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和应试的经验比较欠缺,教师讲评试题时应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要简单实用,学生掌握后可以有效得分,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和考试成绩。

近几年北京市高中历史会考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我们为学生总结了“五步解题法”用于解题和答题。此法适用于所有高中历史题型,简单易学,非常实用。

准确、实用的讲评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讲评课的效率才能提高。

    ③强化自主性与指导性

自主性。《会考考纲》的级能力要求体现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独立思维,自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目标。

当学生进入会考考场,面对试题只能独立思考,而这种思考习惯是在平时训练出来的

 学生有些选择题选对了,或者问答题得分了,但可能是蒙对的,正确答案和正确率可能掩盖了很多错误。只有让学生说出选择题答案的依据,分析各个错误选项,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在交流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参与讲评是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试卷讲评课就是展现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最佳情境。

指导性。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应试经验等方面明显强于学生,对教材和复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明显优势。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分析比较肤浅、盲目,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必要的。

教师指导主要是对历史名词的准确解读和具体解题方法的传授。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问题,利用试卷讲评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达到会考要求。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试卷讲评课成败的决定因素。

    ④贯彻目的性与阶段性

目的性。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有明确的目的性,《会考考纲》规定内容和能力要求是讲评课的教学目标

讲评课的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达到《会考考纲》的教学要求。不同阶段的讲评课因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其目的也各不相同。每节讲评课的目的不同决定了讲评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另外,教师通过自主命题考试的试题设计可以有效帮助达成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

阶段性“知识型”讲评课的阶段性原则是“先基础,后技巧”。

高中历史会考是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就要求不同试卷的讲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出复习的阶段性。基础知识是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掌握解题技巧的基础;解题技巧是应试能力的核心,利用试卷讲评课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才能达到会考复习的最终目的。

试卷讲评目的性和阶段性保证了每一节讲评课都不会偏离会考目标。

   ⑤严格规范性

历史学科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历史考试的解题答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审题要先找时间、空间和历史名词;每段材料都可以用“句读分段法”解读;“图像文字法”解读图像题;“数据趋势法”解读图表题;“五步解题法”分步骤解题等。试卷讲评课是规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习惯的主要途径。

    ⑥善用激励性

 学生做为学习者,其在学习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失败的学生更需要激励。教师的肯定可以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尽快摆脱失败的心理阴影,激励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

    发挥替代性

    北京市现有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历史学科的课时很少,教师很少作业讲评,而没有讲评的作业是盲目的。考试其实就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次高水平作业,作业的功用在考试和讲评课同样可以得到体现,具有替代性。

试卷讲评比较作业更具权威性、针对性和总结性,实战意义更大;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可以养成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学生完成“二次复习”内容更丰富、更有典型性;试卷比作业更真实,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考试信息;学生更重视考试和试卷讲评,讲评效率更高,这些优势使试卷讲评完全可以取代历史作业。

高中会考复习阶段的15次考试中包括了约750道选择题50道问答题,至少100个以上的设问,涵盖了高中历史会考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评这些试题比贴答案的“题海”作业更有效率。

高中历史会考试题对于育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对他们来说,习题作业有过度复习之嫌。好比种一棵花草需要挖20公分的坑,如果你挖了40公分的深度,多挖的部分就是过度劳动。用适度、有针对性的历史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是“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最大特色。

 在会考复习阶段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上,突出针对性原则、落实准确性和实用性原则、强化自主性与指导性原则、目的性与阶段性原则、严格规范性、运用激励性原则,发挥替代性可以显著提高“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取代历史作业。

    2)“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为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我们在会考复习阶段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上,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针对会考,先基础后技巧

高中历史会考是检测性考试,《会考考纲》对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历史会考中基础知识的比重超过70%,对此,“知识型”试卷讲评课采取先基础,后技巧的策略体现在试卷讲评中都是先找出“时间”“历史名词”,厘清基本史实,再利用解题技巧解题,这是试卷讲评的基本策略。

②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知识。

    教材是会考命题的依据,是学生复习的本源,教师和学生都始终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试卷讲评。 《会考考纲》要求掌握重要历史概念就是教材中的重要历史名词,另外,B级要求中的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C级要求的结合所学知识,都要求学生必须依据教材。

学生讲评试题时,必须依据教材中的史实或结论才能保证讲评准确性保证“二次复习”的质量

利用《历史地图册》讲评试题,也是回归教材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索新的复习思路,有独特的作用。

通过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是“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策略。

    ③“二次复习”,取代历史作业

“二次复习”是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上,依据“初次复习”的反馈对所学知识进行第二次复习。其目的,一是查缺补漏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提升解题技巧三是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日后复习。

查缺补漏是学生通过试卷讲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再次识记基本史实,厘清概念差异总结归纳,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可以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认知,也是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回归教材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初次复习”提高解题技巧,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教师指导下才能解决。

由于没有历史作业,考试是考查学生“初次复习”质量的唯一手段,及时总结,才能更高效地投入下一轮复习。试卷试题不同于作业习题,它会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新目标、新标准、新题型甚至新观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尤为必要。

利用“二次复习”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查缺补漏,提升解题能力,总结应试经验,可以取代历史作业的功用。

    ④学生参与,培养应试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应试能力才能通过会考,而能力培养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讲评课是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最重要的教学平台。

由于高中历史会考是达标类检测考试,对大多数育新学生来说,达标不难,只有那些平时没有自主学习习惯,在复习中不重视基础知识,考试不达标的学生才被要求讲评试题。参与讲评的学生可以通过回归教材,复习基础知识;按照“五步解题法”的步骤掌握解题技巧。学生讲评试题就是在还原考试情境,再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及时解决试卷中问题

学生参与试卷讲评课,重读教材,独立解决是“知识型”讲评课的主要策略之一。

    ⑤教师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历史试卷讲评课缺少师生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无法有效完成。《会考考纲》中的一些B级C级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独立完成,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拥有每次试卷的各种统计数据,最了解全班的考试状况,因此,教师的指导最有针对性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复习考试经验,而高中生的历史知识比较散乱,在会考经验方面几乎是空白,尤其在解题技巧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在会考中采用的主要解题方法,如利用“时间”“历史名词”和“重复词法”找关键词,“五步解题法”、“句读分段法”、“图像文字法”、“数据趋势法”等解题技巧全部源自教师的经验,其经验权威地位决定了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指导学生完成“二次复习”,提高应试能力是讲评课的重要策略。

试题设计,体现教学目标

据统计在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期间有13次考试由教师自主命题,对此,我们经常将《高中历史会考题库》(以下简称《题库》)中的试题,或一些新题型编选到试卷中,对重点内容重复命题,反复考试,多次讲评,到会考前绝大部分重点知识都经过至少三次讲评,达到了强化重点知识的目的。

另外,教师依据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自主命题,重点考查和讲评,体现了复习的阶段性,也使试卷讲评更具针对性。

    激励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教师在试卷讲评方面具有权威性,他的评价对学生至关重要。表扬是对过去学习的肯定,可以激励学生发扬光大;批评让学生重新认识过去,使学习和考试更加规范。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控试卷分数可以发挥独特的导向作用。

加分制度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独立思维,不盲从权威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每次试卷讲评,我们都会精选一些学生有特色的答案与全体学生分享。如,《2013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考试》第54题.谈谈你对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看法(开放题)有学生答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一批谋求自己集团利益的政客。”这一看法非常有新意,讲评时我们在全年级分享了这个答案,反响很大,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了榜样。

减分制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答题范式,如错别字或书写潦草等1-2多在高二阶段使用,效果很好。

未达标学生讲评试题是一种激励手段,而对那些通过自主学习而达标的学生是一种肯定。

加减分制度鼓励独立思考,规范考试行为,对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独特的导向作用。

   3)“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内容

    ①贯彻《会考考纲》要求。

狠抓基础知识复习。按照《会考考纲》要求,讲评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学生讲评时必须先找出试题题干和材料中的“时间”、“历史名词”,依据这些概念联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找到答案的依据,加以说明。对选择题的错误选项也要依据教材内容予以更正。查漏补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再次识记是讲评课的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五步解题法”分步骤解题;利用“句读分段法”解析试题材料;利用“时间词”“历史名词”和“重复词法”确定关键词;用“图像文字法”解读图像题;用“数据趋势法”解读图表和数据类材料题;依据教材内容,使用历史名词规范答题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范式,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也是讲评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②分阶段达到试卷讲评的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试卷讲评课指导学生先基础,后技巧分阶段复习。先基础是指学生在讲授新课阶段,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掌握解题技巧为辅;后技巧是指学生在进入会考复习阶段(考前4周)之后,以提高解题技巧和综合复习并重。试题设计和试卷讲评也遵循这一原则。

在讲授新课阶段的讲评课中,参照《会考考纲》,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史实细节和概念理解。在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解题技巧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五步解题法”等解题方法初步学会用“因果规律”和“专题规律”解读试题等。在考试规范方面,要求学生答题时要做到卷面工整,字迹清晰,答题内容有条理,不同要点分行书写等,这些对学生规范答题内容,明确答题切入点,提高答题效率有很大帮助。

在会考复习阶段的讲评课中,巩固重点基础知识重点,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回归教材,解决问题。

每一个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通过整体设计,宏观把握讲评策略,使讲评课服从各个阶段的复习要求,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具备独立解题的能力。

    ③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为达到会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两个特点和两个规律,简称“两点两律”。两个特点是“时间”和“历史名词”;两个规律是“专题规律”和“因果规律”。

 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过去就是“时间”;“历史名词”指那些表示过去的人和事的历史专用词。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历史名词,构成历史学科体系,不同的历史名词是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时间”和“历史名词是历史会考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掌握各种解题技巧的基础。

按照“专题规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论述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背景,可以使学生明确解题方向,简化了解题思路。

掌握“因果规律”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厘清解题思路,形成知识迁移的思维习惯。如,《马关条约》 ---出现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民族危机---清政府的腐败是中国人要推翻清政府统治---清政府进行改革,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同时具有原因和结果双重特点,不同历史事件彼此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此外教师要指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解答“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题。

    学生在讲评时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些特点可以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4)“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①学生课前自查自改。

在讲评课前学生要对照教材订正试题答案,同时更正选择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这样做不仅使复习从一道选择题变成了四道,扩大了“二次复习”范围,而且同一题干下不同选项之间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试题的能力。

②教师阅卷统计分类。教师在讲评前,要认真独立做完试卷每一题,既是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查要求和思路等基本信息,也是亲自体验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偏差,为什么会出现偏差,这些体验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内容之一。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学生也会出现。教师将试题中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做出标记,以备指导学生回归教材或知识迁移。教师在讲评前备试卷、备自己是指导学生基础。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闪光点。将学生的问题归类分析,找出原因及解决方法,以备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找出学生的优秀答案或新观点,用于激励学生。

③学生参与试卷讲评。

学生参与试卷讲评课,实际上是部分学生参与,轮流讲评。参与讲评的主要是考试中不达标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通常情况下,由学生完成全部选择题,依据成绩每人讲评1-3不等。每题分五个步骤:第一步,分析题干。在试题题干和四个选项上标出“时间”和“历史名词”做为关键词,分析题干内容;第二步,解读材料。利用“句读分段法”“重复词法”解读材料,找出“历史名词”和“重复词”做为关键词;第三步,回归教材。根据题干设问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教材内容)判断正确答案;第四步,判断选项。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正确选项,或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第五步,更正错误选项。

讲评非选择题时,由学生按照“五步解题法”解读试题。1.“时空定位”。在材料和题干中找出并标注时间和空间词。2.“明确题干”。标注并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如历史名词、动词、疑问词等,归纳题干问题所指,将设问转换成自己容易理解的语句。3.“材料解析”(或“解读材料”),对材料内容分段,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大意,找关键词等。解读材料时按照“句读分段法”归纳材料大意,确定材料要点;用“重复词法”,找出重要词汇,结合历史名词整理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做为理解材料和答题的要点。4.“结合所学”就是“回归教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历史名词)和材料信息,搜集教材中的对应史实或结论等相关知识。5.“规范答案”。在前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得出答案,并对文词语句进行逻辑整理,使用历史名词进行解答,要求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书写工整。

学生得出答案后,由其他学生补充,无法得出答案部分由教师讲评。

    ④教师解疑,提升方法。

    学生讲评后,教师介绍试题中的相关拓展知识,开阔学生思路;重点对解题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答题要点,最后公布参考答案。

   5)“知识型”试卷讲评课的效果

①提高了复习效率。

“知识型”试卷讲评课使学生回归教材,强化了基础知识;“二次复习”取代了历史作业的功用;教师自主命题的试题设计便利了分阶段重点复习;参与试卷讲评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解题方法;加减分制度鼓励了学生独立思维,规范了考试行为讲评课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②试卷讲评课取代了历史作业。在教改实验中,“知识型”试卷讲评课取代了历史作业,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取消历史作业,避免了过度复习,减轻了学习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其他学科,均衡发展或发展特长。

③高中历史会考成绩优异成绩。从2012、2013年高中历史会考看,会考成绩与同类高中校相当2012年蔺玉松老师负责的高中历史会考,及格率100%,优良率96.5%。2013年郭金英、郝宏丽老师任教的高中历史会考,及格率100%,优良率99.5%,成绩优异。其中2012年高中历史会考是在取消历史作业的情况下完成的。

     2.“能力型”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据统计,实验班级的文科学生到高考前,参加考试不少于50次,试卷讲评课累计达200节以上,在约50套历史(或文综)试卷中包括了不少于1000道的选择题和200道的问答题,题干设问不少于500个,涉及知识点近1000个,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全部考点。如此大量的试题和试卷讲评完全可以使学生应试能力达到高考要求,学生参与讲评还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能力型”试卷讲评课是以高考为目标,培养文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为主的试卷讲评课。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①突出针对性和全面性

针对性。高中历史教材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之源,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以《考试说明》为指针,回归教材是试卷讲评课的基础。高考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提高能力是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所以,在讲评中学生对试卷中的问题,必须依据教材,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他们理思路、找规律、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

全面性。高考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素质的考查,试卷讲评必须体现出复习的全面性有些教师在讲评时预设讲评重点,认为错误率高的试题就是重点,错误率低的就不是重点,这实际是人为臆断高考命题,是片面的。其实很多题学生得分,完全是“撞大运”,并非真正理解。

客观的讲高考是分分必争,高考试题就是重点,教师无论花多少精力讲评的所谓重点,高考中没有出现,事实上就不是重点。《2012年北京卷文综》“比较孙中山与甘地经济思想主张的异同”甘地的经济思想,复习时很少有老师做为重点讲评,可是高考出题了,不复习的重点

讲评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机会;每一道试题都关联着一个知识体系,试卷中的所有知识点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试卷讲评应该针对所有试题和所有学生。

影响学生考试的因素很多,试卷讲评除了解读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之外,师生还应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如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可否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应试心理、身体状况、复习考试作息安排、家庭关系等都对考试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全面分析总结。

考试结果是学生平时学习的体现,试卷最能反映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全面的试卷讲评才能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使讲评课成为学生全面复习,提升能力的最佳平台。

    ②落实准确性和实用性

 准确性。讲评内容的准确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一是教师对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质要把握准确。教师应认真分析试卷内容和考试数据,对学生考试中的薄弱环节准确诊断。二是教师和学生的讲评内容要务求准确。三是规范答案,准确用词。试卷讲评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讲评效果。

实用性。学生第一次参加高考,在应试经验方面几乎是空白,在试卷讲评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复习方法,应试方法,尤其解题技巧实用,学生掌握后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讲评的实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效率很多教师的解题方法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接受,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高中历史教材是高考命题之源,是高考复习的依据,回归教材是最实用的讲评方法。教师应有选择地精讲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完成“二次复习”。

准确、实用的讲评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讲评课的效率才能提高。

    ③强化自主性与指导性

自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了比较全面的阐释。《考试说明》更是对历史学科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三级能力的具体目标要求近几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也突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些都对培养文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学生进入高考考场,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这种独立应考能力要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形成,试卷讲评课是展现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最佳情境。

试卷讲评课不是老师的表现课,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师生、学生之间开展讨论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交流中,在不同观点的思维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有所收获。教师应允许学生讲错,鼓励他们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

学生有些选择题选对了,或者问答题得分了,但可能是蒙的,正确答案掩盖了错误的理解,只有让学生说出选择题答案的依据,分析各个错误选项,说明答案的理由,才能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讲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指导性。教师是讲评课的设计者,考试数据的拥有者,其对学生的指具有权威性。

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应试经验等诸多方面强于学生,在理解教材和高三复习方面有明显优势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分析比较肤浅、盲目,不易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根源,甚至不能读懂试题中的一些信息,所以,在讲评课上教师的有效指导非常必要。

学生讲评可以使教师现场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讲评时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高考的命题高度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深化认识,知识迁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几乎所有学生都在考试中犯过“低级错误”,这是考试心理不稳定的表现高三学生逐渐感受到心理因素对考试的影响,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个阶段教师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结合考试现象解决考试心理问题,恰逢其时

    教师的有效指导决定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④贯彻目的性与阶段性

目的性。《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是学生高考复习的目标,也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

“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是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不同阶段的考试试卷考查内容和要求不同,其讲评目的也各不相同。教师通过自主命题也可以帮助达成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讲评课都必须符合高考复习的总战略,总计划。

阶段性。高考是对学生全面能力素质的考查,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就要求试卷讲评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体现高考复习的阶段性

基础知识是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技巧的基础;解题技巧是应试能力的核心“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阶段性目标和内容是“先基础,后技巧”。利用讲评课分阶段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

学生稳定的考试心理也要分阶段逐步培养,只有做到了“平时考试像高考一样”,到高考时才能真正做到“高考平时考试一样”。

试卷讲评目的性和阶段性保证了每一节讲评课都不会偏离高考目标。

    ⑤严格规范性

 历史学科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历史试题的解题答题也有规律可循,如,审题一定要先找时间、空间和历史名词;使用“五步解题法”分步骤解题等,解题思路和方法要规范化。

文科类考试对答案的文辞语句要求很高,历史答案中一字之差就可能变成了不同的观点,因此答题的文辞、语句格式要有逻辑性,要有规范。

试卷讲评课是规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习惯的主要途径。

    ⑥体现总结性

《考试总结》是考试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考试总结》能使学生发现以往复习和考试中的漏洞,明确下一步的复习目标,使复习计划更有针对性、可行性。

平稳的心态可以使学生正常发挥学习水平,紧张或过于放松则会导致学生考试失常,因此及时总结考试心理是绝对必要的。

教师也要通过总结不断提高讲评课的质量。

考试总结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必要手段

    ⑦运用激励性

 学生做为学习者,其在学习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失败的学生更需要激励。学生第一次参加高考复习,没有经验可供参考,教师的肯定可以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鼓励可以使学生尽快摆脱失败的心理阴影,激励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

    发挥替代性

 历史是文科高考科目中分值不高,课时偏少,记忆量大难得高分的学科。在现行高考体制中,尤其在高三复习阶段,安排作业讲评,极不现实,教师贴答案,学生自主检查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没有讲评的做作业变成了单纯的自学,学生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浅尝辄止,效率很低

考试其实就是学生独立完成一次高水平作业。与作业相比,考试试题具有数量适度,质量更高,更具权威性、针对性、创新性、总结性、实战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学生在参与讲评的过程中,也可以养成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培养回归教材寻求帮助、改正错误、总结完善等学习习惯,形成专注、严谨、坚韧等良好品格,从而取代作业的复习和能力培训功能。

取消作业后,考试成为学生唯一检测学习成果的手段,加上考试内容更接近高考实战,教师和学生重视考试和试卷讲评,效率更高

取消历史作业使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自主安排有针对性的复习,均衡发展。高质量、适量的考试试题取代无量化标准的“题海”式作业,以试卷讲评取代作业讲评,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的效率。

 总之,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上,突出针对性和全面性原则、落实准确性和实用性原则、强化自主性与指导性原则、目的性与阶段性原则、严格规范性、体现总结性原则、运用激励性原则,发挥替代性可以显著提高“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2)“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为提高“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依据上述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针对高考,先基础后技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说明列出的的重要历史名词约300个,涉及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概念约2000对解题能力也有明确的三级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保证,所以,试卷讲评课采取的是先基础,后技巧”的策略。基础是指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技巧是指学生解题技巧。先基础后技巧”是指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提高解题技巧为辅;先掌握基础知识,后学习解题技巧。

在试卷讲评中学生都是先找出“时间”“历史名词”,结合教材,厘清史实,再利用解题技巧解题。这是试卷讲评的基本策略。

②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知识。

教材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试卷讲评的唯一依据,教师和学生始终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讲评活动。

学生讲评选择题时必须参照教材,解释4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按照“五步解题法”讲评非选择题时,第四步“结合所学”就是指学生通过搜集教材中的对应史实或结论,确定答案内容。依据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实现“二次复习”,回归教材保证讲评内容的准确性。利用《历史地图册》讲评试题也是回归教材的内容之一。

依据教材总结《中外大事年表》、《阶段特征》和历史专题是最主要的历史复习方法,试卷讲评中经常涉及这些内容,客观上起到了间接回归教材的作用。。

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体现了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实用性,是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策略。

    ③“二次复习”,取代历史作业

“二次复习”是指学生在讲评课上的第二次复习。其目的,一是查缺补漏;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提升解题技巧;三是师生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日后复习。

查缺补漏是学生依据教材,发现和解决复习和考试中的问题,是再次识记基础知识,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

通过“二次复习”学生可以厘清概念差异,重新认知史实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学会用历史唯物史观归纳、对比和分析问题分阶段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初次复习”的基础上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考试都会给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目标、新标准、新题型甚至新观点,因此在试卷讲评中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尤为必要。

利用试卷内容扩大“二次复习”范围学生讲评时要对照教材订正试题答案,包括选择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这样做不仅使复习从一道选择题变成了四道,而且同一题干下不同选项之间的对比分析,相比贴答案的“题海战术”对学生更有思考价值扩大了“二次复习”的范围,提高复习效率

利用“二次复习”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查缺补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总结应试经验,取代历史作业的复习功用,突出体现了讲评课的目的性、自主性和实用性

    ④学生参与,培养自主学习

    如前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考试说明》也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近几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更是突显了能力考查,这些都对文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参与试卷讲评指明了方向

独立思考,独立应考是文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必须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加以培养,试卷讲评课就是一个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最重要的教学平台。

学生讲评试题实际上是在还原考试情境,再现自己的解题思路,供大家评判和借鉴。很多学生就是在讲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有的学生是在同学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更深层次问题,在讲评课上及时得以解决。学生讲评也可以使教师现场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深化认识。

在讲评课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化对试题的理解,拓展思路,有所收获。讲评中允许学生讲错,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考试总结》是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是对整个复习考试流程的自我评价。通过总结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知识和解题方面的漏洞,还要分析学习习惯、应试心理、身体状况、考试作息等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探索解决的方法。《考试总结》是学生参与试卷讲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参与试卷讲评,体现其自主性“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策略之一。

    ⑤教师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无法有效完成。在讲评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是讲评课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具有权威性。教师拥有考试数据,知道班中哪些学生在哪些试题中发生了哪些错误,哪些答案更完整,更合理。教师最了解学生考试情况应做好课前试卷分析,明确试卷问题,确定讲评方案。  

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学法经验有成熟的复习考试经验解题技巧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培养“独立思考”“学会考试”等方面指导作用不可替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控课堂讨论使讲评课论而不乱。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观点,从高考的高度引导学生思考,使讨论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精选《考试总结》中一些成功的备考经验和解题技巧与全体学生分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高三第二学期之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解题能力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影响学生考试的因素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因此在高考复习阶段后期,教师讲评课上结合错题分析,指导学生调整应考心理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的经验及其权威地位决定了教师应该也必须在试卷讲评课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题设计,体现教学目标

    在高考复习中,除统考外还有约30次自主命题考试,试题都由任课教师自己编选设计。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依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设计试题,重点考查和讲评,体现了高考复习的阶段性将学生在以往复习和考试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编选到试卷中,有些试题就是为了讲评而设计的,在讲评课上重点讲评,突破难点,体现了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⑦激励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教师在试卷讲评方面具有权威性,评价对学生影响甚大。表扬是对过去学习的肯定,激励学生发扬光大,批评让学生重新认识过去,使今后的学习和考试更加规范。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控试卷分数可以发挥独特的导向和教育作用。

加分制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几乎每次考试都有学生得到加分,激励了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学习,效果甚佳。例,《2012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第33题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答案: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汉初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 (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有学生答出了“重农抑商政策”,但参考答案中没有给分点。学生所答明显属于原因之一,我们在讲评时予以肯定,给予加分。

试题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因为任何一个试卷中的答案都不可能在未来的高考中完全一样的出现,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解析试题的过程中,思考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最终得出合理的答案。加分制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独立理解试题,结合所学,开拓思维,不盲从权威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自信,强化了自主学习意识。

减分制度主要用于规范学生的答题范式。减分现象并不多见,多在高二阶段,效果很好。

加减分制度起到了独特的激励作用。

    《考试总结》,总结经验教训

《考试总结》是考试流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学生对考试过程和内容的反馈和自我评价。

    重要考试之后,我们都要求学生结合试卷讲评,针对试卷内容、答题方法、考试心态、应试能力等方面的得失写出《考试总结》。郭金英教师主张学生将考试中典型错误的试题(包括错解)收集在“错题本”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分析试卷,独立完成《考试总结》,还对高三统考、一模、二模等5次重要考试的总结,逐一审阅,选出优秀的总结在讲评课上与全体学生分享。经过多次《考试总结》,学生对考试的理解、对试题的认知、解题技巧的使用和考试经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考试总结》不仅要总结复习考试中的问题,还要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要总结失败教训,还要总结成功经验;不仅要总结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问题,还要总结考试心理、学习习惯和复习考试期间的作息及其影响;不仅总结自己,还要总结教师对复习考试的影响。《考试总结》是对考试内容的查缺补漏,是试卷讲评的延续,是学生对考试全过程的总结,也是对考前复习的必要总结。

精选有代表性的总结全体学生分享成功者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考试总结》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3)“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内容

    ①贯彻《考试说明》要求。

狠抓基础知识。依据《考试说明》讲评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精读教材。学生讲评时必须先找出题干和材料中的“时间”、“历史名词”,依据这些基本概念联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找到答案的依据,加以说明对选择题的错误选项也要依据教材内容予以更正。按照“五步解题法”第四步“结合所学”,回归教材找出对应史实或结论等。我们在讲评课上特别注重学生对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习和总结历史学科规律,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再次识记。

提高学生解题技巧。针对《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审题能力阐述历史事物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范式,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如重点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五步解题法”熟练使用因果规律和专题规律对试题进行推理、论证;用“句读分段法”解析材料题;利用“时间词”“历史名词”和“重复词法”找出解题关键词;“图像文字法”解读图像题;“数据趋势法”解读图表和数据类材料题;审题的“概念置换法”(郭金英老师)等。“五步解题法”适用于所有高中历史题型,简单易学,非常实用。

    ②分阶段达到试卷讲评的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试卷讲评课指导学生先基础,后技巧分阶段复习。先基础是指学生在高三第二学期前,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掌握解题技巧为辅;后技巧是指学生在进入高三第二学期之后,提高解题技巧和综合复习并重。

在高三第二学期前的试卷讲评中,参照《考试说明》,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强调史实细节和概念的理解,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特征等。在能力方面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在知识体系方面指导学生完善和使用《中外大事年表》和《阶段特征》。解题技巧方面指导学生使用“五步解题法”因果规律和专题规律等方法解读试题。在考试规范方面,要求学生卷面要工整,字迹要清晰,答题内容要有条理,不同要点分行书写等,对学生规范答题内容,明确答题点,提高答题效率有很大帮助。

高三第二学期后的试卷讲评重点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五步解题法”,熟练使用“句读分段法”“时间词”“历史名词”和“重复词法”“图像文字法”“数据趋势法”因果规律和专题规律等方法解题,开展专题复习同时指导学生提高考试的心理自控能力

在每一个复习阶段我们都有复习目标和要求,试卷讲评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师通过整体设计,宏观把握讲评策略,使讲评课服从于各阶段复习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高考要求。

    ③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提高复习效率和解题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两个特点和两个规律,简称“两点两律”。两个特点是“时间”和“历史名词”;两个规律是“专题规律”和“因果规律”。

 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过去就是“时间”;“历史名词”指那些表示过去的人和事的历史专用词。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历史名词,构成历史学科体系,不同的历史名词是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时间”和“历史名词高考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掌握各种解题技巧的基础。

利用“专题规律”从政治(含外交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含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三个方面解答原因(历史背景)或结果(影响或历史意义)类型题时,可以使学生明确解题方向,简化解题思路。

“因果规律”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助于厘清解题思路。如,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封建社会产生。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私田出现”是“铁犁牛耕出现”的结果(影响),又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的原因(背景);“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是“私田出现”的结果(影响),又是“封建社会产生”的原因。掌握“因果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联想的思维习惯,提高解题答题效率

此外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用于历史学习和也是讲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观点,解答“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

掌握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实现自主学习,锻炼和提高解题能力。

    ④指导学生心理自控能力。

    学生考试出错的原因主要有知识遗忘、审题不仔细、解题速度过急或过慢、怯场、畏难等,这些无不与学生的考试心理自控能力有关,考试心理对考试直接影响。在试卷分析中,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考试心理的影响。如,试卷没有做完,实际上是考试中过于纠结某一道试题,耽误了时间;忽视题干或材料中的关键词知识迁移障碍、数据处理不完整无规律、有效信息提取不当实际是考生心态紧张或过于放松的结果;平时熟悉的知识点考试时无法回忆、考试时书写潦草、书面表达无逻辑性、答题位置错乱、机读卡误填等都是心理紧张所致。通过教师的心理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有利于学生正视心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削减心理波动的影响,树自信。

开展心理指导,提高学生对考试心理的自控能力是“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一大特色。

    ⑤重视《考试总结》,分享经验。

每次重要考试之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在试卷讲评后,针对试卷内容、答题方法、考试心态、应试能力等方面的得失写出《考试总结》。教师对重要考试的总结,逐一审阅,选出优秀的总结在讲评课上与全体学生分享。经过多次《考试总结》后,学生对考试的理解、对试题的认知、解题技巧的使用和考试经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宋玥玮《2013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结》中提到“从参考答案来分析,出题人的思路也无非是从教材中抽取一个历史概念,再在相应的史书典籍中找到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借此来延伸出教材中历史概念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该生对高三试题的命题思路有独到见解,讲评时在全年级介绍了该总结,反响很大。

《考试总结》对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①课前学生自查自改。

在讲评课前学生要对照教材订正试题答案,同时更正选择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这样做不仅使复习从一道选择题变成了四道,扩大了“二次复习”的范围,而且同一题干下不同选项之间的对比分析,对学生更有思考价值,有利于培养分析归纳试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文科学生较会考学生自查自改的内容更细致,更全面。

②教师阅卷统计分类。

教师在讲评前认真做完试卷每一题,既是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查要求和思路等基本信息,也是亲自体验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偏差,为什么会出现偏差,这些体验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内容之一。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学生也会出现。教师在讲评前备试卷、备自己是指导学生基础。

教师将试题中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做出标记,以备指导学生回归教材或知识迁移之需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闪光点。将学生的问题归类分析,找出原因及解决方法,以备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找出学生的优秀答案或新观点,用于激励学生。选出试卷中的加减分内容,以备讲评。

③学生参与试卷讲评。

学生全员参与试卷讲评课,轮流讲评。

通常情况下,学生讲评全部选择题,每人一题,依次讲评每题分五个步骤:第一步,分析题干。在试题题干和四个选项上标出“时间”和“历史名词”做为关键词,分析题干内容;第二步,解读材料。利用“句读分段法”“重复词法”解读材料,找出“历史名词”和“重复词”做为关键词;第三步,回归教材。根据题干设问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教材内容)判断正确答案;第四步,判断选项。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正确选项,或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第五步,更正错误选项。利用教材更正错误选项解释说明

讲评非选择题时,由学生按照“五步解题法”解读试题。1.“时空定位”。在材料和题干中找出并标注时间和空间词。2.“明确题干”。标注并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如历史名词、动词、疑问词等,归纳题干问题所指,将设问转换成自己容易理解的语句。3.“材料解析”(或“解读材料”),对材料内容分段,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大意,找关键词等。解读材料时按照“句读分段法”归纳材料大意,确定材料要点;用“重复词法”,找出重要词汇,结合历史名词整理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做为理解材料和答题的要点。4.“结合所学”就是“回归教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历史名词)和材料信息,搜集教材中的对应史实或结论等相关知识。5.“规范答案”。在前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得出答案,并对文词语句进行逻辑整理,使用历史名词进行解答,要求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书写工整。

学生得出答案后,由其他学生补充、讨论,无法得出答案部分由教师讲评。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内容,更丰富,更细致,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要求标准更高。更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

④教师点评提升方法。

学生讲评后,教师对试题中的考点知识,结合高考试题或复习专题延伸拓展,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如《2013年海淀零模历史试题》第12题目略: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春秋繁露》。教师根据选项引导学生复习了“百家争鸣”中的各家观点。

教师重点对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指导规范,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词句更接近参考答案公布参考答案时,教师也将试卷的加分答案做为补充参考答案推荐给大家,请答案作者说明思路和理由。如有减分的情况,教师也告知学生引以为戒。  

⑤《考试总结》经验共享。

所有统考试卷讲评结束后,学生写出《考试总结》。教师查阅后,对中的共性问题再次分析讲评教师对影响学生复习考试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身体体质、作息安排、心理自控、家庭关系等进行指导请成绩优异的学生介绍学习和考试经验与全体同学分享

至此,试卷讲评结束。

    5)“能力型”试卷讲评课的效果

①提高了学生能力。学生参与试卷讲评,独立完成审题解;开展讨论,互相学习;完成《考试总结》,规范考试流程,养成了独立思维的好习惯,提升了应试能力。取消历史作业后,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安排,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心理指导使学生具备了稳定的考试心理自控能力。

②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试卷讲评课取代了历史作业,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改实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讲评课更加规范有序教师的试题设计有针对性;教师各阶段的重点复习更加明确;教学相长,教师吸纳学生经验,总结出了实用的解题方法,提高了讲评课效率。教师以试卷讲评课教研为契机,互相听课学习,共同提高,全面促进我校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③得到学生认可。2013.5.20 我们对蔺玉松老师所教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3届文科班1、2班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通过试卷讲评课可以自主完成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独立解决一些考试中无关解题方面的应试能力比较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二次复习”很有必要;大部分学生认可解题能力的提高与教师有关。说明通过试卷讲评课大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调查数据表明,教改实验在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方面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④试卷讲评课取代了历史作业。

在教改实验中取消历史作业,使学生避免了过度复习,减轻了学习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主学习,均衡发展或发展特长,提高了高考总成绩。

⑤教改实验班高考成绩优异。

2013届文科班学生经过教改实验,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了文综平均223.4分(可参照)和高考总平均分601.4分,均高于海淀区同类高中校文科毕业班,列海淀区文综第7名高一入口海淀区第16),成效显著。

 五、问题与思考

   (一)研究成果的推广

“知识型”“能力型”试卷讲评课具有针对性强、复习效率高,可以取代历史作业等显著特点,符合国家为中学生减负的要求,有利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高中生。这种复习模式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历史作业负担,为考生提供了更充裕的课余时间自主安排复习,自主发展,有利于考生高考总成绩的提高。极具推广价值。

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次教改实验中,只有蔺玉松教师采用“知识型”“能力型”试卷讲评课模式取消了历史作业。

推广范围受限的原因,一是观念问题。“不留作业也高考”,是不是一次冒险?领导老师觉得不踏实,学生觉得心里没底,家长听了害怕。尽管经过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0620092013年三届文科班高考实战的检验,非常成功,改变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冒险,但参加实验的学生和家长对本次教改实验没有异议。

二是教师能力问题。不留作业,就意味着要在讲评课内完成所有复习任务,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知识型”“能力型”试卷讲评课都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考试技能,开阔的思维,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准确把握,对高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才能在讲评课上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控制力,才能保证学生讲评和讨论的高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才能取代作业,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两种能力,就无法达到目的。另外,如果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问题多多,都集中在试卷讲评课上解决,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完成。教师应该把大多数的问题在常规教学中消化掉,才能在有限的讲评课上解决最典型的问题。

    我们希望能通过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还能取得好成绩。

(二)研究问题的改进

“知识型”和“能力型”试卷讲评课复习效率高,可以取代历史作业,但两种模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问题与不足

1)自身理论储备不足。

2)以取消高中历史作业为目标的教改研究,试卷讲评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课堂教学、“初次复习”、学习流程、考试流程、学生自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试卷讲评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从以上方面探究其对试卷讲评课的影响非常必要。

3)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讲评耗时较多。两种讲评课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都存在学生讲评用时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自主讲评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不熟练,占用课时较多。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讲评时用时较多。有些学生在解析试题时,由于史实不清,逻辑混乱,耗时较多,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与讲评效率之间的矛盾明显。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讲评效率,缩短用时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讲评课的利用率偏低。部分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讲评内容基本可以独立解决,不需要跟随其他学生的讲评,这部分学生的试卷讲评课利用率偏低。

2.改进方法。

   1)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2)结合试卷讲评课,开展课堂教学、“初次复习”、学习流程、考试流程、学生自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形成完整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最终取代历史作业。

    3)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针对耗时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提高常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方面的漏洞,可以减少学生讲评时间。其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试卷分析,提前查找教材相关内容,做好试卷分析,可以缩短讲评时间。其三提前安排学生的讲评试题,使早做准备,可以减少讲评用时。

     针对部分学生讲评课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我们允许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根据考试情况自行安排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利用率。

 

注释

 讨论法、提问法、展示法和讲解法  在讲评课中,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通常用于答案有异议的试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

 提问法指提问学生回答讲评内容,多用于试题分析。

 展示法指在全班展示学生的优秀试卷、补充答案和学生《考试总结》中的经验教训。

 讲解法指教师对试卷试题的解释说明,多在与试题有关的知识迁移或补充知识时采用。

 历史专题作业指文科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以历史专题为主的作业。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独立完成。教师对专题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讲解补充。

    学习流程是高中学生的标准学习模式,包括: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实施学习计划--检验结果和总结经验三个步骤。在一个流程结束之后,根据经验总结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实施新计划--检验结果总结经验,如此循环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

    在整个流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历经不断的循环过程,其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持续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从进入文科班伊始就作为其学习的标准模式。

    历史名词历史事件及事物的名称。历史名词是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过程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精读教材时主要解读和掌握历史名词;解题时以历史名词为线索回忆教材相关内容;答题时使用历史名词规范答题用词。

    《中外大事年表》是标明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的列表。事件和时间以教材列出的内容为准,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阶段特征》指在某一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主要特点,主要指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特征。由教师分历史阶段列出主线和主要特点,学生补充具体史实和特点。

 “学会考试”指在高三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并具备的应对考试的能力。“学会考试”是高三阶段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与应试能力同。

“概念置换法”在审题时将复杂难理解的概念置换成一个简单直白的问题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附录1

    《北京市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简称《会考考纲》)水平要求。

A级:“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B级:“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C级:“初步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阐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附录2

 2013北京高考考试说明(文综)》

要求 目标

I

II

III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探析历史试卷讲评课的艺术与魅力张海波嘉兴市第三中学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 李吉献

      ****

    《探究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教学》  刘元珍

     ****

    《新课改高考如何上好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作者  未知

     ****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试卷讲评的体会》作者  未知

     ****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贵州省道真中学  韩兴跃

     ****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感》  彭惠琴

     ****

    《关于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实效性的探讨》何杏园

     ****

 

  • 附件(1个)
  •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doc (188kb) 下载
编辑:王永兵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左权宏远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