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展示 > 拉近心的距离

拉近心的距离

2012年05月31日 10:50:16 来源:左权宏远学校 访问量:387

拉近心的距离

职高部语文教师  张丽丽

2011年国庆放假之后的第一周,教研组内要组织听课,当时的我特别的担心,担心我的学生:第一他们是刚入学上课不到一个月的高一学生;第二他们是未能达左中中招分数线的学生。我不想谈他们的中考成绩,我也许是在逃避,但事实也让我觉得很无奈,一个月的教学,我体会了他们基础的薄弱,习惯的糟糕。我很茫然,现在这时候偏偏要听我的课,而且还必须是新课改模式的课堂教学我当时有些抵触,但是能怎么办,逃不过!

于是在那种心态之下,我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准备工作好好备课。当时正好要学习扬子的一篇散文《十八岁和其他》,我突然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我可以以本文为契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受文章中父亲的心情和爱。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因为我觉得不管我们的学生成绩有多不好,起码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最爱的是父母,对父母的情感应该是这帮不羁的孩子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可是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觉得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不会真正的阅读,他们只是看字,不知所然,因此更别谈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果一节课单纯地让学生谈对亲情的感悟也太脱离文本了,后来我觉得可以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理清思路。就这样我给了学生一个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了解全文,并提出让各组组长在最后五分钟检查。那节预习课学生很认真,他们起码是在进行有思考的阅读,可我的心还是忐忑的。

上午第一节听课的老师进了教室,在师生问好之后,我以亲情导入课堂,然后给学生10分钟时间写“给爸爸或妈妈的信”,写完之后展示阅读。在那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先是思考,很快就动笔,而且比以往的写作显得有话可写。大约过了八分钟的时候,我发现有低泣的声音,我注意到了一个男生。我环视四周,重点留意了上课总爱做其他的几名同学,他们也在努力写,我有些安慰。但是最震撼心灵的应该是展示的环节了:我没有想到一个平时上课连书都不想往出拿的男生,竟然会写出特别富有文采的话语,我也不曾料到那个环节的设置会让很多学生那么安静的倾听,甚至是低声的哭泣,我也没有想到学生的参与是那么投入而有序。

最深刻应该是那位低泣的吴暖的发言:一直以为父亲是从来不管自己的,不论自己是好是坏,父亲都不会在意,包括自己中考的失利,父亲都不曾问一句,他恨父亲,甚至自己要异地上学,父亲都不管他。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开学三周的时候父亲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天他在餐厅,看见从门口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东张西望在找着谁,他还心里嘀咕了一下,“真好,谁的家长来看孩子了”,没有理会继续吃饭,他没有想到那人是自己的父亲,就在他再抬头看那人时,那人正朝自己走来,是爸爸!他读不下去了,他哭了,所有人都在流泪,包括听课的老师。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课堂出奇的静。

过了大约半分钟,其他同学也都起来读,声情并茂。还有一个同学只有一句话“我什么都不想多说,我爱他们”,但他的参与也让我感动。还有一个叫董浩榆社男孩所写的和别人不一样,他说他是讨厌父母的,他们除了整日的唠叨没有别的,他也知道父母的唠叨是因为爱,但他觉得他不喜欢这种爱的方式。我趁机问那你喜欢什么样的,你喜欢文章中的这位父亲吗?

由此我转入了下一个环节,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智地对待一些东西。我说:“子女与父母之间尤其是大家这个阶段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读书前途,要怎么去解决?请同学用心去体味文中这位父亲的心吧!他的心不也正是你父母的心吗?”学生深情阅读课文,然后分组感悟文本谈感受。同学们谈论得很激烈,仿佛在一刹那间让你看到了每个孩子最美的一面。这就是新的课堂模式带来的收获,没有这样的展示环节,怎么有机会让我看到学生的风采?同时也让我领悟到尽管课改之路上仍有荆棘,但只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感悟每一篇文章,努力搭建文章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会走得更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学生的心离文章有多远,我们搭建的桥梁就要有多长。

编辑:郑龙勤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左权宏远学校 特此声明。